八月22開課共18週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退步跨虎勢,轉身撤步,兩手雙分,其轉身退步的形象酷似跨上虎背,故名。在拳術上統稱“跨虎式”。此式外形似白鶴亮翅,但兩手分開要比白鶴亮翅展開得多,腰胯下沉亦相對較低,以顯示其“跨”勢。此外,左手在白鶴高翅中只有分摟采按之勁,而本式又含捋捌之勁,右手在白鶴亮翅中只有提掤格截之勁,而本式又含黏分之勁,這是兩式手法區別之所在。

《各勢白話歌》說:“收身退步拉跨虎”,《全體大用訣》說:“退步跨虎閃正中”,《太極拳體用全訣》說:“退步跨虎閃正中,如虎勁敵受扼制。”都說明此勢演練的關鍵在於拉轉腰胯,通過弧形撤步後退,將正中點閃開,以引化改變敵來勁的方向,使其全身之力落空,扼制敵的來勢,並乘隙伺機進攻。退步跨虎式在十三勢中占一個“退”字訣,以退為守,以退為攻,以退為進,是一招“以走制敵”的方法,即拳論所說的“時而宜退,即以退,退以鼓其進。”敵以雙按攻擊,一時難以借力發放,那就以退為進,以迂為直,順勢向斜撤步閃身,用柔韌的走勁牽引對方的剛勁,向我身側引化,改變對方的勁力方向,使其直來的按力落空,此時敵雖生猛如虎,亦受我制,從而達到以柔克剛,以柔弱勝剛強的目的。但走也好,退也罷,一定要恰到好處。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起式

頭要正,頂要平,頜要收,口要閉,椎要鼓,胸要涵,背要拔,肩要沉,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 陳氏始祖陳卜, 原籍山西澤州郡 (今晉城),後來由澤州搬居山西洪桐縣。明洪武7年 (1374年),遷居河南懷慶府 (今沁陽)。因始祖陳卜為人忠厚,精通拳械,深為近鄰鄉民所敬重。故將其居住的地方叫陳卜莊 (解放後,陳卜莊並歸溫縣,至今仍叫陳卜莊)。先祖後因陳卜莊地勢低窪,常受澇災,又遷居溫縣城東十里的常楊村。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,隨著陳氏人丁繁衍,常楊村易名陳家溝。
  始祖陳卜居溫縣後,為奠定家業基礎,偏重于墾種興建。先是六世同居,七世分家,興家立業,人繁家盛。為保衛桑梓,地方得安,在村中設武學社,教授子孫。由于1711年以前陳氏家史無文字記載,僅有口傳。直至1711年,陳氏十世祖陳庚為陳卜立碑,方簡單記述了陳卜史實。然相距已有300余年。其間人物、事跡及有關拳術多有疏漏。所以關于拳藝、人物、事跡的文字記載,僅從陳王庭記起。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含胸拔背是太極術語(其他武術也可能用此術語),指的是一種姿態,比如你往椅子上一坐,身體放鬆,雙手放在腿上,這時胸部是往裡凹的,這就是含胸,含者,內含也,是謂含胸,此時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,形成圓弧狀,這就是拔背。不能用力,要自然,還有就是頭頂與尾椎上下這兩個點要在一條直線上。含胸拔背的目的,就是使背部有一個向外的圓形,將來練出手臂的松沉勁後,會感覺手臂的外部和背部合起來有一個向外撐的圈,這才是太極拳的撐勁。

       太極拳用腹式呼吸,因此採用“含胸”的方式,是為了在不增加呼吸頻率情況下來加強呼吸的強度和深度,藉以減輕運動中氣喘的現象。它跟採用胸式呼吸的運動專案的挺胸方式正好相反。含胸不同於凹胸的緊張內收,含胸是胸部要有寬舒的感覺。含胸在健身方面也有重要作用。它在肩鎖關節放鬆、兩肩微向前合、兩脅微斂的姿勢下通過動作,使胸腔上下徑放長,使橫膈有下降舒展的機會。含胸不是隨著動作的變化而變動的,是固定的。一般都是胸部平正,不凹,不凸的,可以很自然地形成橫膈式深呼吸。同時由於橫膈的張縮,使腹腔和肝臟受到時緊時鬆的腹壓作用,對輸送血液和促進肝臟機能活動很有幫助。由於胸肌上下左右地旋轉活動,使含胸在技擊上.起了重要作用,凡是要運用化勁(即走勁)的手法都離不開含胸的輔助。所以《拳論》說:“兩膊相系”,“緊要全在胸中腰問運化”。含胸即是胸部的“蓄勢”。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陳氏洪派太極拳一路,由陳中華先生演練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陳氏洪派太極拳一路,由陳中華先生演練

Taichi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